“考研热”从何而来
12月26日,考生走进新疆医科大学新医路校区考点。 新华社发
12月27日17点,完成最后一门专业课考试后,考生刘铮铮走出考场,长舒了一口气。复习了一整年,直到后期才进入复习状态,“被疫情打乱复习计划,经历崩溃和心理重建,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当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落下帷幕;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创历史新高;一位新冠肺炎感染者在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顺利参加了考试。
发生在考研日的这些新闻牵动人心,但面对“考研热”,我们还应该关注些什么?
考研就像“第二次高考”
又是一年考研时,张璐璐回忆起参加考试时的心情。去年,她从山东某高校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这一年来,张璐璐在不同场合多次听到大家对母校的议论:考研备考被描述为“近乎疯狂”:大一就着手准备,天天泡在自习室,走廊里、校园内随处可见背书的学生,即便天寒地冻也不偷懒。
而张璐璐的经历与此完全不相符:临近暑假才开始复习,进考场前一个月还在犹豫,甚至不想复习,可最后仍以专业第二的成绩“成功上岸”。张璐璐笑称,“很遗憾”自己没有具备“考研神校”学生应有的特点。
一个拍摄考研学生吃苦用功的视频,曾一度占据热搜榜。网友留言分成两派,一部分网友以“考研基地”“考研神校”揶揄讽刺。另一边,“心无旁骛复习考研”“拒绝贴标签”的回应,针锋相对。
“我们和其他普通学校没什么两样。平时正常上课,课余活动丰富。同样也会在考研和找工作选择中犹豫彷徨。在该努力的年纪努力,有什么不对?”这些天,张璐璐又看到了几篇“考研神校”的新闻报道,“一看就知道是捏造的”,她指着报道里的图片告诉记者,“这一看就不是我们学校的教室”。
人们习惯把“考研神校”看成应试教育的典型,里面有或隐或显的偏见,比如高分低能、简单粗暴、急功近利等。
与某些高校在考研界“一枝独秀”相比,事情正在起变化。
“考研热”从何而来?提升学校层次是重
“考研热”从何而来 12月26日,考生走进新疆医科大学新医路校区考点。 新华社发 12月27日17点...(126)人阅读时间:2021-01-02教育部:全国高校错峰放寒假 最长的可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今年的寒假最大的不同就是要统筹考虑疫情防控和学校的教...(187)人阅读时间:2021-01-02江西冶金职院:坚持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林永辉报道: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江西新余,美丽的仙女湖...(138)人阅读时间:2021-01-02大学生冒名网文作者获奖受益,何以一路
作者:熊志 针对网友反映哈尔滨商业大学一名2017届毕业生冒名网络小说作者一事,哈尔滨商业...(90)人阅读时间:2021-01-02《2020大学生就业力报告》发布:仅三成应
近期实习僧平台发布的《2020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2020年,尽管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们求...(90)人阅读时间:2021-01-02